又到滑雪季 滑雪出事故谁担责?

来源:首都政法综治网   发布日期:2015-12-30

 

冬天一到,最期待的室外活动就是滑雪了吧,将自己置身于雪白世界,在无垠的白毯上纵横驰骋,享受风之狂野和速度带来的快感,从高处飞速而下,飞翔过后的大汗淋漓,就一个字——爽!

虽然滑雪可以给人带来刺激的感受,但也存在不少隐患,还可能为滑雪者带来意外伤害。区法院法官从近两年发生的滑雪受伤索赔案件中发现,案件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滑雪过程中被其他滑雪者撞伤,此种类型占多数;二是滑雪场未尽安全管理义务是滑雪者受伤的重要原因,此种类型案件呈减少趋势。下面,法官将结合具体案例解读滑雪受伤索赔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并提示滑雪场和消费者如何避免事故发生及如何应对因此引发的官司。

【案件回顾】

被高速滑雪者撞昏迷,撞人者担全责

2015年元旦,王女士与邻居相约前往北京一酒店经营的滑雪场滑雪,不想却出了事故,险些丧命。原来,当王女士和儿子正准备从中级雪道上往下滑时,一位滑雪者张某突然从高级雪道上冲下,穿越高级雪道与中级雪道的护网后,以很快的速度直接将王女士撞倒在地,王女士当场昏迷。滑雪场救护人员很快将王女士送到医务室简单检查后拨打了急救电话。经诊断,王女士颈髓损伤、脑震荡、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后期复查诊断为颈髓损伤、脑外伤后神经反应。此次意外造成王女士长达一个月不能生活自理。

王女士认为,张某直接撞伤了她,酒店没有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酒店和张某应当予以赔偿,故诉至法院,要求二被告支付各项费用共计2万余元,并赔偿1万元精神损失费。

庭审中,酒店认为王女士之所以受伤,是由于张某高估自己的滑雪技术,在高级雪道向中级雪道下滑时,没有及时减速将其撞伤所致。此外,滑雪场已经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在雪场营业过程中,工作人员一直在现场巡逻,且在雪场的整个经营过程中始终用广播、提示牌等方式提醒游客注意安全,已做好安全提示。滑雪场巡逻救护人员在发现王女士被撞后立即采取了救助措施。酒店认为,王女士自身也存在过错,王女士在未穿滑雪板的情况下站在雪道护网后观看其孩子滑雪,护网上悬挂有“禁止速降冲坡”的提示,王女士作为成年人应当预知护网后方存在危险,而且滑雪场有提示要求未穿雪具者禁止在雪道逗留,因此王女士应当对其受伤承担一定的责任。

张某辩称,他在高级道滑雪时由于避闪不及将滑雪场高级道和中级道之间的护栏撞到,并砸到王女士致使王女士倒地晕厥。但张某认为,王女士不应站到护栏的四周,对于王女士的摔伤,王女士自身亦存在过错。此外,酒店也没有尽到安全保障义务。

法院认为,滑雪是一项借助运动器械在雪地上进行的高速运动,过程中结合了跳跃、回转、速降等技术动作,本身具有一定危险性,因此,参与者在运动过程中应保持高度的注意义务,以免危及自身或他人安全。张某在高级雪道滑雪时避闪不及撞到在高级雪道与中级雪道中间停留带滞留的王女士,张某应当知道滑雪活动具有一定危险性,特别是在高级雪道滑雪时,更应该增强注意义务,以防对他人造成伤害,张某高估了自己的滑雪技术,滑雪中未能及时减速并进行避让,致使撞到王女士,故对于王女士损害发生具有过错,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此外,酒店在滑雪场高级雪道与中级雪道中间设置了防护网,防护网的功能主要起到隔离高级雪道与中级雪道的作用,王女士脱下雪板站在该平地护网后方休息备滑不存在过错,不应对该事故承担过错责任。

酒店作为滑雪场的经营者,在滑雪场更衣室显著位置张贴了各种针对滑雪安全的须知,在雪场内循环播放安全提示广播,且在雪道现场配备了专门的巡逻人员,张某将王女士撞倒后,滑雪场巡逻人员及时赶到现场并将王女士送到了雪场设置的医务室进行了基本治疗,酒店作为滑雪场的经营者做到了基本的安全保障义务。最终,法院判决张某赔偿王女士各项费用共计5000余元。

【法官说法】

《侵权责任法》第37条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对“补充责任”进行了细化规定,即“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由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有过错的,应当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结合本案,直接侵权人是张某,但如果滑雪场作为安全保障义务人未尽到其义务,就很可能承担补充责任。如果王女士在此过程中有过错,张某承担的责任可以因此减轻。

随着滑雪场管理规范和防护设施的日益完善,往往滑雪时发生事故都是由于被他人撞伤所致,这就要求滑雪者应保持高度的注意义务,不能误撞他人。同时自己也应遵守滑雪规范,穿着专业的滑雪服,不能无故在雪道停留,否则一旦被人撞伤,自己也应该承担相应责任。法院往往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形,根据双方的过错程度,判定双方的担责比例。